便秘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常见问题,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长期便秘更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常见因素。一般人们常常认为便秘是上火导致的,自服牛黄解毒片之类的清火药却发现症状反而加重了,其实啊不止上火等实热证会引起便秘,对于老年人来说寒湿与诸多虚证才是引起大便不畅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几类你不知道的便秘!
01
肠腑燥热
燥热内结于肠腑,耗伤肠道津液,致肠道传导艰涩,大便干结,同时伴有口干口苦,燥热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热证表现。此类便秘治疗当以通腑泄热、润肠通便为主,中药可用酒大黄泻热通便,麻子仁润肠通便,枳实、厚朴行气推动大便下行。
02
阴寒积滞
平素脾胃虚寒或嗜食生冷的人中焦阳气亏虚,运化水液、食物的能力受限,导致水湿内停,同时寒性凝滞,致寒湿凝结、积滞于脾胃肠腑,故可见大便艰涩,伴有腹冷腹痛,胀满拒按,呃逆呕吐,不思饮食,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如琴弦般弦紧。此时通便不可用苦寒之药泻下,否则脾胃虚寒更甚阴寒积滞更重,当以温通为法,主用附子、干姜等药温脾阳、大黄泄寒积以通便。
03
气虚无力
此类型老年人常见,老年人肺脾气虚较甚,导致排便无力,此时大便并不干硬,常有便意但需用力努挣,且常伴汗出气短,平素乏力疲倦懒言,脉搏弱而无力。此类患者通便当以补气为主,主用黄芪、党参、麻子仁等药益气润肠增强排便之力。
04
阴血亏虚
众所周知,舟行至水少的地方容易搁浅,同样的道理,如果肠道缺乏阴津血液的濡养,大便传导至该段也会停滞不下,久之大便变得干结如羊粪。此类患者平素亦有手足心及心胸烦热,两颧发红易出汗,口渴喜饮,皮肤干燥,舌红苔少,脉道细且搏动快。此时当“增液行舟”,滋阴养血濡养肠道而通便,常用药有麦冬、沙参、当归、生地黄等。
05
阳虚寒凝
气虚甚则发展为阳虚,阳气虚弱无力推动大便下行而见大便困难,同时阳虚易生寒,可伴有腹中冷痛,温腹及按压后可缓解,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症。此时当以温补为主,可以肉苁蓉、肉桂等温阳散寒通便。
除此之外,天枢、支沟等穴也是治疗便秘的经典穴位,适当按压可辅助通便。对于便秘日久且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切忌排便时过度用力,否则有突发急性心梗及脑卒中的风险,此时适度使用开塞露、乳果糖或灌肠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