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吴克明教授运用肉苁蓉菟丝子丸调治月经后期的经验。吴克明教授在肉苁蓉菟丝子丸原方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组成新加肉苁蓉菟丝子丸,以补肾为主,兼调补阴阳气血平衡,一方为主,辨证施治,屡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月经后期;中医药疗法;肉苁蓉菟丝子丸;名医经验;吴克明
吴克明教授,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肉苁蓉菟丝子丸加减治疗月经病与调经种子的经验简介如下。

1、原方方剂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加减肉肉苁蓉菟丝子丸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已故名老中医卓雨农的临床经验用方,载于其所著《中医妇科治疗学》一书。原方基本药物组成:熟地黄、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焦艾叶。方中肉苁蓉温肾助阳以升少火;菟丝子补阳益阴,阴阳双补;覆盆子甘酸微温,固精益肾;熟地黄滋阴补血,填精益髓;枸杞子养血滋阴、补精益髓;桑寄生、焦艾叶补肾通络;当归补血活血。全方以补肾为主,兼调补阴阳气血平衡。主治婚久不孕,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白带清稀,腰酸痛,小腹冷,夜尿频,面色晦暗,苔白润,舌质淡,脉沉细。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肉苁蓉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能补肾阳、益精血,既可补充阴类物质,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菟丝子有效成分菟丝子黄酮能促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高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性,促进卵泡发育,从而提高应激大鼠E2、黄体酮的水平[1];熟地黄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改善女性体内激素紊乱;覆盆子水提取液可降低实验大鼠下丘脑LHRH、垂体FSH、LH及性腺E2含量,而提高胸腺LHRH和血液T水平,提示覆盆子水提取液对性腺轴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其“补肾摄精”的药理基础[2]。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加减肉苁蓉菟丝子丸有改善卵巢周围血循环、改善子宫的血流供应、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可纠正异常的内分泌环境,从而达到调经的目的[3]。
2、一方为主,辨证施治
新加肉苁蓉菟丝子丸是吴师在加减肉苁蓉菟丝子丸的基础上减去枸杞、桑寄生、艾叶,酌情选加淫羊藿、茺蔚子、泽兰、沙苑子、鸡血藤、香附而成。“经水出诸肾”,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正如《医学正传》所载:“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益干枯”,肾精充盛,血海满溢,月经如期而至,并且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调和之前,先安未病之地,不仅脾胃可免肾衰之累,且脾胃健,则谷安精生,化源不竭,气血充盈,其他脏腑灌溉不乏,可代偿其先天不足;同时也能使已衰之肾气得后天精微的充分滋养而有望减慢衰势,缓冲脏腑阴阳之失调,使机体在短时间内建立新的动态平衡。且先天肾气必须得后天脾胃水谷精微之滋养,因此,应使调理脾胃与补肾填精冶于一炉。故对本症的辨证施治原则宜以补肾为主,并重脾心肝,将脏腑阴阳失调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达到消除或减轻症状的目的。同时郑师还认为用药之余配合心理疏导十分重要,适当的心理疏导能解除思想焦虑,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同时配合生活调摄及饮食调节,嘱咐患者勿食油煎油炸、辛辣、温燥之品等。各个环节防治措施密切协同作用,使患者在进入围绝经期前防治“未病”,从而减少诸证的发生。
则经候上应月亮之盈亏,下应海潮之潮汐,故遣方用药以补肾为主,兼以调补冲任气血平衡。临床上导师通常对其灵活化裁、加减运用。畏寒肢冷者,加巴戟天、仙茅、补骨脂温肾助阳;腰酸膝软者,加怀牛膝、杜仲、续断补肾强腰;经血量少色暗,夹血块者,加鸡血藤、赤芍、泽兰活血化瘀;月经量多者,去当归,加乌贼骨、茜草、仙鹤草;经前乳房胀痛者,加路路通、郁金、橘核;形体肥胖者,加法夏、炙远志、浙贝母燥湿化痰;输卵管不通者,加皂角刺、路路通软坚通络。如此灵活化裁,酌情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典型病例
朱某,女,35岁,已婚,G2P1+1,现无生育要求,2013年4月2日初诊,以“月经推后反复4个月余”为主诉就诊。近4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周期推后,30~60d不等,经期及经量基本正常,经行无明显不适,曾去外院B超:子宫大小4.5cm×4.7cm×6.3cm,内膜厚0.8cm,IUD位置正常,右侧卵巢大小1.9cm×1.7cm,左侧附件可见2.5cm×2.1cm囊性包块。未行任何治疗,近日来吴师处就诊。现症见:腰酸,疲倦乏力,夜间入睡后脖颈部出汗较多,眼睛干涩,手足心出汗,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淡暗,苔薄黄,脉沉。月经史:患者13岁月经初潮,3d/30d,量中,色红,少有血块,偶经行小腹疼痛,腰酸。LMP:2013年2月7日,经行3d净,量中,色红,无血块,余无明显不适。PMP:2012年12月23日,经行3d净,量中,色红,无血块,经行无明显不适。白带:无异常。2013年3月21日外院血激素:FSH70.2mIU/mL,LH16.6mIU/mL,PRL9.5ng/dL,E225pg/mL,P0.33ng/mL,T9.68ng/dL,HCG-β<0.1mIU/mL。诊断:围绝经期月经后期。辨证:肾精亏虚,冲任失养。治法:补肾益精,调养冲任。予新加肉苁蓉菟丝子丸治疗。药物组成:肉苁蓉20g,菟丝子20g,蜜炙黄芪30g,熟地、当归、覆盆子、桑寄生、茺蔚子、山茱萸、泽兰、秦艽、炒香附各15g。7剂,2d服1剂,水煎服,每次100mL,每天3次。另配知柏地黄丸、桂枝茯苓胶囊、益血生胶囊,两两相配口服。二诊:4月16日。月经仍未潮,现症见:怕冷,口干无口苦,无潮热盗汗,平素易疲倦,腰酸,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边有齿痕,脉沉细弦。辅助检查:B超:宫厚4.7cm,内膜厚0.5cm(单层),宫内节育器强回声,肌层回声稍欠均匀,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守前方7剂续服,另服用甲羟孕酮撤血。三诊:6月11日。LMP:2013年5月1日,经行7d净,量中,色红,无血块,经行腰酸,经前乳胀,余无不适。6月1日至6月7日,少量咖啡色分泌物。白带:无异常。现症见:怕冷,晨起口干,腰酸,纳可,眠多,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细。中药守前方去秦艽、黄芪加知母15g、淫羊藿15g。四诊:10月1日,LMP:2013年8月20日,经行3d净,量少,色红,无血块,余无不适。PMP:2013年7月18日,经行3d净,量少,色红,无血块,余无不适。白带:量少无不适。现症见:纳眠可,二便调,余无特殊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B超:宫厚4.3cm,内膜厚0.45cm(单层),宫内节育器强回声,肌层回声稍欠均匀,子宫直肠陷凹探及深约1.0cm的不规则无回声区,右附件2.3cm×1.7cm,无回声团。余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血激素:FSH2.17mIU/mL,LH4.72mIU/mL,E213.10pg/mL,P5.08ng/mL,中药守前方6剂。随诊3个月,月经如期而至。
4、体会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d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水后期”、“经迟”等。本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谓“至期不来”。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或月经不调。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较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向闭经转化。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原因及过度减肥等都是导致月经后期的常见原因。正如《圣济总录·妇人血气门》所载:“凡月水不利,有因风冷伤于经络,血气得冷则涩而不利者;有因心气抑滞,血气郁结,不能宣流者。”中医学认为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复杂,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虚者,多为肝肾精血不足,或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致冲任亏损,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所致;实者,经脉不通,冲任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月经后期甚则闭经。《病机沙篆》载:“血之源头在于肾,气血久虚,常须补肾益精以生。”《傅青主女科》载:“经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吴师认为月经后期大部分原因在于排卵障碍,卵泡在中医学中属生殖之精,其发育与排出均有赖于肾精、肾气的正常运行,故病机以肾虚为本,多脏腑受累为辅,阴阳偏颇,气血失和。故用新加肉苁蓉菟丝子丸为主方加减运用调经,取其补肾益气、调理冲任之功。

文章摘自:《湖南中医杂志》第 30 卷第 11 期2014 年 11 月,郭志清1,黎 洁1,苏 靖1,吴克明2